徐工机械6月6日晚间公告,公司拟向全资子公司徐工重型增资4亿元。徐工重型成立于1995年12月,此次增资完成后,徐工重型注册资本将由原来的8亿元增至12亿元。
就增资目的,徐工机械表示,
起重机械产业是推进公司国际化进程、助力公司珠峰登顶的重要支柱,徐工重型目前资金现状难以支撑十四五战略目标的实现。
据介绍,本次增资徐工重型,用于高端起重装备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的运行以及1084亩的智能化改造,提高起重机械产品的高端智能制造能力和水平。徐工机械将以徐工重型为主体,打造起重机械产业平台,以本次提高数字化、智能化水平为契机,发展、壮大起重机械产业。一季报显示,徐工机械实现营业收入249.78亿元,同比增长80.40%;净利润为17.27亿元,同比增长182.44%,基本每股收益0.22元。
工程机械行业自2016年开始复苏,目前仍处于景气度较高的状态。其中,起重机行业在近几年经历风电电价补贴红利,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。尽管红利风口已过,但业内预计,随着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目标的一步步推进,2022年将批量上马170m以上风电机组安装,并且不少小风机要改造替换为3兆瓦、4兆瓦,甚至是6兆瓦大风机,这将为起重机带来更广阔的空间。
除风电项目外,大型钢结构建筑的兴建,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起重机械的发展创造了“新蓝海”。起重机械涉及门类主要包括工程起重机和建筑起重机。工程起重机因行动的便利性,应用场景较建筑起重机更丰富。不过,受风电行业大发展影响,建筑起重机几家主要的制造商开始将目光投放到风电塔机的开发上。5月17日,中联重科塔机智能工厂全线投产。当天,中联重科对外发布了一款号称”全球最大“的风电动臂塔机——LW2340-180。
据介绍,LW2340-180最大额定起重量为180吨,固定式最大起升高度为180米,可完全覆盖6兆瓦及以下陆上风力发电机组的吊装。中联重科称,LW2340-180瞄准的不是一年两年的风电抢装热潮,而是更广阔的“3060碳达峰碳中和”绿色清洁能源划时代变革风电发展大契机。
进入2021年,另一家工程机械龙头企业——山河智能拟用自有资金17000万元与江麓机电共同投资设立山河江麓,以拓宽产品和服务范围。据了解,山河智能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产品门类,新增塔式起重机、施工升降机等民用起重设备的生产制造及销售产品,以保障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的产品能力。
不过,近期因钢材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,催动工程机械行业年内二次提价。而最先涨价的工程设备便是用钢量较多的建筑起重机。有分析认为,涨价是应对市场的一种表现,短期内涨价也有望分担主机厂成本上涨的压力,提升部分盈利能力。
但业内对此也有不一样的声音。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随着工业产品技术进步,工业改善,它(产品)本身生产制作成本是下降的,这是工业品的逻辑。向文波称,公司每年的生产成本都在降低,最终要靠企业的规模效应抵御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,三一重工目前没有涨价预期。
而从工程机械龙头企业的近期在
起重机械领域的生产布局终也可看出,朝无人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进一步升级趋势明显。
中联重科新落成的塔机智能工厂二期采用整体式焊接除尘系统,以及欧标行车和电动转运设备,绿色生产和无人转运高效运行,在人员减少73%,场地减少56%的情况下,实现5分钟产出一节标准节。
对于此次在建筑起重机领域的新布局,徐工机械表示,龙头企业将加快智能化转型的步伐,全面提升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、供应链管理、远程运维、客户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化水平,推动
工程机械行业向更高价值层面发展。